KAIYUN(中国官网)股份有限公司

连环画: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传承

发布时间:2025-08-16 00:43:08| 浏览次数:

  

连环画:伟大抗战精神的生动传承(图1)

  8月14日上午,初秋的呼和浩特美术馆,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在展厅的地板上,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。我有幸参加了由著名作家胡国栋、画家白鹏翔、文博专家武明光联袂创作的,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故事连环画展。

  我与胡国栋老师相识多年,我们同为上世纪六十年代生人,是看着《水浒传》《西游记》《地道战》《鸡毛信》等小人书(连环画)长大的一代,对连环画有着骨子里的亲近。

  胡国栋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呼和浩特武川人,身为内蒙古作协会员、呼和浩特作家协会副主席,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。四十年来,他深耕文物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,笔下流淌出百余万字的作品:长篇小说《绝牲》以强烈的生态保护主题斩获内蒙古第十三届、呼和浩特第十届“五个一工程”奖;散文集《紫寨白雪》《朔漠藩屏》记录着草原大地的沧桑与温情;电影剧本《哈拉哈的血》则将历史的厚重搬上银幕。

  当他与白鹏翔、武明光两位创作者携手,用连环画讲述家乡的抗战故事时,我知道这场展览注定不一般。

  展厅里,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成敬君、市文联主席云巧堂、副主席张俊善,著名作家路远和武川县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数百名少年儿童共同观展,重温那段镌刻着忠诚与勇气的历史。

  一群群戴着红领巾的少年儿童正在一幅幅画前驻足,他们的手指轻轻点在画面上,小声讨论着“白马连长怎么穿越封锁线护送地方干部”“八路军为什么要冒着风雪夺军马”“张兰女奶奶怎么能背动那么重的物资”。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,我忽然明白:连环画这一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艺术形式,正在以全新的姿态,将历史的火种传递给新的生命。

  2025年,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。八十年前,当硝烟弥漫在大青山脉,党中央一声令下,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冲破层层封锁,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。武川,这座位于阴山北麓的小城,大青山一带,成为了根据地的心脏,见证了无数军民浴血奋战的日夜。

  此次展览精选了一些发生在武川县的抗战故事,串联起大青山地区的抗日历程。包括蜈蚣坝伏击战,白马连长常继生、支前模范张兰女、草原雪夜夺军马、八路采购张润喜、背磨力士白生宝………

  这些故事,用上百幅连环画,没有刻意渲染战争的残酷,却在细节中彰显着精神的力量:八路军战士中弹后仍向前爬行的手指,百姓把自己的干粮塞进战士怀里的颤抖双手,英烈就义前望向远方的坚毅眼神。它们共同勾勒出一幅军民同心、共御外侮的壮阔画卷,在这里,没有“主角”与“配角”之分,每一个为抗战付出的生命,都是历史的英雄。

  漫步展厅,连环画特有的艺术魅力扑面而来。与其他抗战主题展览不同,这次展出的作品有着鲜明的风格特点,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历史的温度。

  其一,黑白线条里的张力。 所有作品均以黑白为底色,没有华丽的色彩堆砌,却通过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情感。在《白马连长常继生》中,画家以遒劲的笔触刻画战马奔腾的姿态,马鬃飞扬的弧度里藏着冲锋的决心;《支前模范张兰女》中,脸上的皱纹被细致描绘,每一道沟壑都像是岁月刻下的勋章。黑白对比间,战争的凝重与人性的光辉形成强烈碰撞,比彩色画面更具冲击力。

  其二,朴实语言中的真诚。 连环画的文字说明简洁有力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字字千钧。“这是磨的下半部分,105斤对白生宝这个大力士根本不会造成多大伤害。他像一只山羊一样在山道上时急时缓,20多里山路负重前行。”“当时,已是夜间11点。在俘虏的带领下,战士们举着马灯逐个马棚清点马匹,共218匹战马,个个膘肥体壮,精神饱满。马匹看到战士们仿佛找到了盼望已久的主人,不停地对着天空嘶鸣。”“常连长的兵马穷追不舍,追出几十里后,终于将匪军包围。毙敌十几人,余敌纷纷举手投降,俘敌30多人,缴获其全部物资和马匹。”“此后,张兰女承担起群众的动员工作,给八路军送情报,保管物资,护理伤员……这些直白的叙述,如同亲历者的口述,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硝烟的气息,让故事更显真实可信。

  其三,小小讲解员的力量。 展厅里的“特殊讲解员”格外引人注目——他们是来自一个或几个小学的学生,胸前的红领巾与身上的白校服相映成趣。一个小姑娘讲解《背磨力士白生宝》时,特意用手指着画:“白爷爷背的石磨有八十斤重,他每天要走二十里路,就是为了给八路军磨面粉。”稚嫩的声音里,透着对英雄的敬佩。

  其四,创作者与观众的互动。 画家白鹏翔老师的身影穿梭在展厅中,他不时停下脚步,给围上来的孩子讲解画面细节:“你们看这里,战士的鞋底画得很薄,因为当时物资匮乏,他们常常光着脚打仗。”现场演示如何用线条表现人物的情绪,孩子们围在画前,眼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。

  白鹏翔老师则补充道:“画家需要细节才能画出画面。比如画‘背石磨’的场景,我们要知道石磨的重量、背带的材质、人物的表情,这些都得从史料里抠。”为了让画面更真实,他们还实地考察了蜈蚣坝、大青山根据地旧址,感受当年的地形与气候。”

 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,让艺术创作不再遥远。抗战故事连环画不仅深深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,更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其审美趣味与兴趣爱好。

  走出展厅,我的脑海里反复回响着孩子们的笑声与故事里的硝烟。这场连环画展,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,更给当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带来诸多启示。

  一是传统形式能焕发现代活力。 有人曾认为,在短视频、电子游戏盛行的时代,连环画早已过时。但展览现场的火爆证明,经典艺术形式从未真正褪色。相较于抽象的文字描述,连环画图文结合的特点更符合青少年的认知习惯,画面能直观呈现历史场景,文字能补充细节,让“遥远的历史”变成“可见的故事”。正如胡国栋老师所说:“我们这代人从连环画里读懂了爱国,现在的孩子同样能通过这种形式,与历史产生共鸣。”

  二是细节是历史最好的注脚。 展览中最动人的,往往是那些“小事”:张兰女给战士做军鞋时的碎布,白生宝背磨时磨破的肩膀,张润喜与药店老板商量,最后药店老板做保人的情境。这些细节并非虚构,而是创作者从文史资料中挖掘的真实片段。它们让英雄不再是“高大全”的符号,而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,会疼、会饿、会担心惹来杀身之祸,却因信念变得无比坚强。这种“接地气”的呈现,让青少年更容易理解“英雄为何而战”。

  三是青少年是传承的关键力量。 从让小学生担任讲解员,到邀请画家现场教学,展览始终围绕“青少年”这一核心。孩子们在讲解中加深理解,在绘画中感受历史,这种参与式教育远比课堂上的背诵更有效。当一个孩子指着画说“我长大也要像他们一样,热爱祖国,做对社会、对人民有用的人,做国家的栋梁。”一位老师说“孩子们看了连环画后,懂得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” 我知道,历史的种子已经埋下。

  kaiyun产品评测

  四是民间故事是历史的重要补充。 展览不仅讲述战士的故事,更收录了大量百姓抗战的事迹。让我们看到,抗日战争不仅是军队的战斗,更是全民的抗争。它们丰富了历史的维度,也让青少年明白,英雄可以是冲锋的战士,也可以是身边的普通人。

  开幕式后的采访中,胡国栋老师向人们讲述了创作这些连环画的初心。“我在武川做了四十年文物保护,见过太多抗战时期的史料,有的是烈士的家史,有的是百姓支援前线的记录。这些故事如果只躺在档案馆里,就太可惜了。”

  谈及创作过程,胡国栋老师的眼中泛起光芒:“我们团队用了三年时间,从地方文史资料、老人的口述中收集素材。比如《支前模范张兰女》,原型是一位叫张兰的老人,当年她组织妇女做军鞋、送伤员,资料里只记载了‘多次支前’,我们就走访她的后人,还原出她冒雪送粮、智斗敌人的细节。”他强调,创作不是“虚构”,而是“还原”,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,补充场景、对话,让人物“鲜活”起来。

  “我们想通过这个展陈项目,让这些故事走得更远。”胡国栋老师说,“不只是在美术馆展出,还要走进学校、社区、乡村。年轻人可能不爱看厚重的史书,但会被连环画吸引。

  连环画展就像一座桥梁,连接着过去与现在。它告诉青少年:历史不是课本上的文字,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人、一段段真实的故事;英雄不是遥远的符号,而是有信念、有温度的生命。当孩子们指着画面,听着讲解,把故事记在心里时,抗战精神便有了新的传承者。

  正如胡国栋老师所说:“我们这代人有责任把历史讲给年轻人听。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,讲他们该知道的故事。”而连环画,正是这样一种充满力量的方式,它以艺术为翼,让历史飞进青少年的心里,让爱国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。

  这场展览或许会落幕,但它所传递的精神,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,永远流传。

  (作者档案:孙树恒,笔名恒心永在,内蒙古奈曼旗人。蒙域经济30人专家组成员,呼和浩特市政协智库专家。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、 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、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副会长,内蒙古诗书画研究会高级研究员兼副秘书长,大盛魁公司文化顾问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